当前,国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进入关键时期,随着各地陆续有企业开始复工复业,人员流动也开始有所增加。如何对人员流动加以管控,如何准确识别潜在的传染风险,成为摆在各地防控部门面前的难题。
尽管我们目前没有复工(只是远程办公),复工就得申请,日前就收到了政府部门发出的通知,要求提供复工人员的15天手机活动轨迹,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查询手段。毕竟现在人们都是手机不离身,通过手机轨迹的查询结果,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自己的动向。
其实,这个功能以前是没有的,至少全国绝大部分地方没有。之所以现在有,是因为国家为了应对本次疫情,紧急建设了一个全国电信大数据综合分析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用户的手机轨迹等信息进行统一查询。
日前工信部举行的媒体通气会上,相关领导也证实了这一消息。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说:“连日来,工信部已组织行业专家开展大数据咨询,紧急建立疫情电信大数据分析模型,组织基础电信企业大数据统计全国特别是武汉和湖北等地区的人员流动情况,助力各地联防联控部门精准施策。”
中国电信党组副书记邵广禄介绍,目前中国电信大数据平台已部署近万节点,数据实现分钟级汇聚和统一计算。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均表示,数据的统一采集及分析处理可以及时响应各项疫情防控分析需求。
因为疫情紧急,这一平台的建设速度要求很高:1月底开始下发通知,要求2月10日就开始联调联测。15日前,部级平台具备基本的数据分析汇总和展示能力,初步具备重点人员漫游路径跟踪和结果展示能力。21日前,重点省份具备信息采集和分析的基本功能。2月底前,逐步接入所有省级平台。
那么,这个大数据平台,究竟是如何查询手机轨迹的呢?
其实,对于移动通信系统来说,查询用户当前位置信息的方法很多。当一个手机用户开机,接入网络,网络就会掌握这个用户所在的LAC(位置区码)和蜂窝小区编号(Cell ID)等信息。手机查到的LAC和CID信息,这些信息网络侧也会获取;
但是,通信系统只掌握实时信息,并不记录历史信息。也就是说,当用户关机或离开区域之后,信息就变化了,或没有了。有略懂移动通信的读者可能会认为,是HSS存储手机用户的活动轨迹信息。这个想法并不准确。
HSS,全称是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它以前叫做HLR(Home Location Register,归属位置寄存器)。这个网元设备,是专门存储用户基本数据和签约信息的,例如用户的号码是多少,是否停机,开通了哪些业务功能,密钥是什么,等等。
但是,HSS并不会记录用户的历史轨迹。那么,不通过HSS的话,通过谁呢?
答案是——话单。
这里所说的话单,和我们平常说的话单,是两个概念。
我们平时通过运营商App查的,那是账单。除了账单之外,还有一个详单。
详单和我们要说的话单,有紧密的关系。
简单来说,手机App里面的详单,是我们业内所说话单的一种简化,是方便用户查阅的。
我们通信行业所说的话单,也叫CDR(Call Detail Record,呼叫详细记录)。
它是通信系统内部传递的一种文件数据。
它的每一条记录,都由不同的字段组成。每个字段,都有特定的含义。直接看,是很难看懂的。必须根据各个运营商的话单格式规范,进行解读。
说白了,CDR话单不是给人看的,是给运营商的营帐BOSS平台看的。这里的BOSS,可不是老板的意思,它是指Business &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业务运营支撑系统)。
BOSS系统对话单进行解析,然后生成详单和账单,发给用户,收取费用。
也许有人会问:我没有打电话,也会有CDR话单吗?
当然会。
CDR话单分为很多种,语音话单,短信话单,还有最重要的——数据业务话单。你使用手机上网,就是使用了运营商的数据业务网络,会生成数据业务话单。在话单中,就有你当前的接入网位置信息。
运营商App查到的详单,就是加工之后的CDR话单,里面有地点信息,以前,判断你是不是在漫游,就是依据话单中的位置信息,与归属地进行对比。后来取消漫游收费了,这类信息就不是那么重要了。总而言之,大数据平台只需要采集各省份各运营商的计费话费数据,就可以获取用户的移动轨迹信息。
据了解,除了计费话单之外,大数据平台还会收集用户登记信息(姓名、证件号、住址等,来自HSS和营帐系统),以及信令数据。信令数据就很麻烦了。我们知道,手机从开机的那一刻起,就不断与通信系统进行信令交互。一次简单的通话,会产生几百条信令数据。这个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即使是经过筛选和过滤,这个数据量也十分惊人。
信令数据,加上用户计费话单数据,加上用户登记信息,汇集成非常庞大的数据洪流,对大数据平台造成冲击。
目前来看,这个大数据平台还是很给力的,hold住了,并且正在慢慢发挥作用。
除了查询手机移动轨迹之外,大数据平台的功能其实还有很多。例如,基于信令,分析人员分布密度和流动趋势,帮助当地政府组织投放抗疫物资、安排防控人力。
可以预见,随着信息共享的深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这个大数据平台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最终帮助我们战胜疫情。